今天咱来聊个有意思的成语——“邑犬群吠”。这听着好像文绉绉的,其实意思挺简单:就是村里的一群狗,看见啥不熟悉的东西,一起汪汪叫个不停。通俗点讲,就像咱现在小区里,一只狗开始叫,别的狗也不管看见没看见,都跟着一起叫起来,热闹极了!可你知道吗?这么个简单的成语,背后还藏着不少道理呢。
说到这个成语,最早是从古代大诗人屈原那儿来的。他在一首叫《怀沙》的诗里写了“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”。意思是,乡下的狗一起叫,是冲着它们觉得奇怪的东西叫。之后,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说那些自己没搞明白是啥,就跟着别人一起起哄、甚至攻击的事情。
为啥是“狗”呢?你肯定猜到了,“邑犬群吠”里头说的“犬”,就是咱们熟悉的狗嘛!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,特别忠诚,也尤为警觉。村里养的土狗,更是看家护院的一把好手。
狗的耳朵和鼻子都灵得很。晚上,咱们觉得静悄悄的,狗却能听到几十米外老鼠在草里跑的声音,或者闻到黄鼠狼、刺猬这些夜行动物的味道。一觉得有点“情况”,它就会汪汪叫起来,给主人报个信儿。要是陌生的人或者动物靠近它的地盘,它叫得更凶,这是它在努力保护家和主人呢。
而且狗还挺有“从众心理”的。一只狗叫了,别的狗常常想:“,它叫了,肯定有啥事,我也得叫!”结果呢,可能最开始那只狗只是看见个飘起来的塑料袋,整个村的狗都跟着叫起来了。这就有点像我们有些人,看到别人都说啥,自己也没弄明白,就跟着凑热闹。
除了狗,还像哪些小动物?虽然“邑犬群吠”直接说的是狗,有些人觉得,它背后说的那种“盲目跟风”的劲儿,也能想到别的生肖动物。
比如说虎。有个成语叫“三人成虎”,意思是说的人多了,就算本来没老虎,大家也信以为真了。这跟一群狗不看清楚就跟着叫,是不是有点像?老虎本身很厉害,也被这“人云亦云”的说法给困扰了。
还有人觉得羊也有点这意思。羊群经常是“领头羊”往哪走,后面的羊就乖乖跟着,也不多想为啥要走这边。这叫“羊群效应”,也是形容那种不太动脑子,就跟着别人做的行为。命书上讲,
甚至鸡也能沾点边。司晨的鸡要是半夜看到点不寻常的动静,一叫唤,可能整个鸡舍的鸡都会跟着骚动起来,一起叫。
你看,这些小动物的习性,是不是多少都反映了“邑犬群吠”里那种盲目跟从的味道?
狗狗为啥爱叫?咱们再说回狗。你知道狗狗为啥那么爱叫吗?其实不同狗狗情况还不一样。
有些小狗,打个比方来说吉娃娃、博美,它们个子小,自个儿觉得没啥安全感,有时叫唤是想给自己壮胆,吓跑它觉得可能危险的东西。泰迪太聪明,心思细腻,一焦虑、嫉妒或者想引起主人注意,可能就叫唤起来。
有些狗呢,以前是干特定工作的,譬如说吧雪纳瑞抓老鼠、看门,腊肠犬也是警惕心超强,有点风吹草动就觉得是不是有“任务”来了,得叫几声提醒大家。
还有像比格犬,鼻子特灵,闻到奇怪或者喜欢的味道,可能就会兴奋地叫起来。
也不是所有狗都爱汪汪叫。像哈士奇就比较特别,它们不怎么“汪汪”,更喜欢狼一样“嗷呜嗷呜”地嚎,是个十足的“话痨”,方式不一样。
所以你看,狗狗叫的原因多种多样,它们用叫声来表达和传递信息这点是共通的。
“邑犬群吠”给咱的提醒“邑犬群吠”这个老成语,放到现在,依然能给我们一些启发。
它提醒我们,别轻易当那条“跟着叫的狗”。遇到啥新鲜事,或者听到别人说点啥,别急着跟着起哄,最好先自己看看到底是咋回事,弄明白再说。就像村里那些狗,如果每只狗都先看清楚为啥第一只狗叫,可能很多乱叫就不会发生了。
它还告诉我们,被别人“吠”了也别太往心里去。你要是做了点不一样的事,或者说了点不一样的想法,别人不理解,可能就会有人说你、笑话你甚至批评你。这时候你想想“邑犬群吠”,就明白了:他们可能只是还没看懂你的好。坚持做你觉得对的事,时间长了,大家可能就理解了。
它也让我们知道,沟通和理解很重要。狗叫是它们交流的方式,它们为啥叫,我们人得用心去理解,是饿了?是害怕?还是发现危险了?同样,我们和人相处,我琢磨着是,也不能光看表面,得多听听别人为啥那么想那么说,试着去理解别人。
结尾“邑犬群吠”这个成语,表面上说的是村里的一群狗一起叫,仔细想想,其实藏着不少关于怎么看待事情、怎么和人相处的道理。咱们平时多留心观察,既能看懂小动物的行为,也能想明白很多生活中的事。最重要的是,别光跟着别人“叫”,得多用自己的脑袋去想一想。
下次你要是听到一群狗叫,或者看到啥热闹的事,说不定就能想起这个成语,也想想自己该咋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