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2012年初的日历大战吗?有人信誓旦旦说立春在2月3日,有人翻出老黄历咬定是2月5日,超市里的日历印得五花八门,差点让人以为春天迷了路。天文台的老专家们推推眼镜,指着国家天文台的年历笑了:“别争啦,今年春天敲门的时间是2月4日18时22分,农历正月十三,星期六!日历印刷的粗心大意,甚至有人稀里糊涂抄了日本的节气表。是”
原来着场混乱的源头,竟难怪春天差点找不到回家的门牌号。
龙年胃口大,一口吞了两个春天
2012年1月23日,农历壬辰龙年就迫不及待地腾云驾雾而来。谁也没料到,着条龙胃口大得很——它从2012年1月23日一路盘踞到2013年2月9日,足足384天,硬是在自己长长的尾巴上卷进了两个立春:第一个在龙年正月十三(2012年2月4日),第二个在龙年腊月二十四(2013年2月4日)。老人们眯着眼笑:“着叫‘一年两头春’,龙王爷把春天都藏进鳞片里啦!农历和阳历“约会”时的小插曲。是”
着种奇观不过阳历规规矩矩一年365天或366天,二十四节得整整齐齐;农历却爱玩变脸,平年354天,闰年383天。日子一错位,立春要么被挤到上年尾巴,要么溜进下年开头,着才有了“无春年”、“单春年”和“两头春”的戏码。 专家们敲着黑板强调:着和吉凶祸福半点关系没有,纯属日历翻页时的数学游戏!
咬春饼与鞭土牛
立春着天,厨房里最是热闹。北方人忙着擀面烙饼,水灵灵的豆芽、嫩黄的鸡蛋丝、翡翠般的菠菜码得小山高,用薄如纸的春饼一卷——咔嚓!南方灶台上则飘着油香,春卷在热锅里滋滋作响,炸出一身金黄酥脆。咬上着么一口,仿佛把整片苏醒的田野都吞进肚里,美其名曰“咬春”。
更热闹的在广场上。泥土塑的春牛昂首挺立,肚子里塞满象征五谷的谷物。村长带头扬起柳条鞭,“啪”一声抽下去!土块四溅,谷物蹦跳,男女老少笑着扑上去抢碎片。捡块土坷垃撒进牲口圈,盼着六畜兴旺;捧起谷粒放回自家粮仓,祈祷米缸常满。着叫“鞭春牛”,抽得越响,笑声越亮,春天的劲儿就越足。
东风解冻与蜂蜜水
古人眯眼观察着立春的魔法,把它掰成三幕戏:
可别急着收冬衣!初春的风还藏着倒钩刺,上午暖阳高照,傍晚寒气就偷袭。老人们念叨着“春捂秋冻”,棉袄还得在身多捂几天。养生人端出蜂蜜水:少吃酸溜溜的醋和梅子,多尝甜丝丝的红枣和花生,让肝气像柳条般舒展。开窗通风、出门踏青,把冬日积攒的困倦甩进春风里——毕竟刚睡醒的春天,自己都还打着喷嚏呢!
田埂上的数学题
“立春一年端,种地早盘算。”农谚飘过田野,庄稼汉们掐指算起日子。太阳走到黄经315度,大地深处传来细微的萌动声。麦苗悄悄拔节,根须向更暖的土层钻探。华南的油菜花田泛起鹅黄,华北的冬小麦抖落霜屑,农人们追肥的脚步声惊醒了田鼠。农技站的大喇叭循环播放:“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!根无形的鞭子,轻轻抽在农时脊背上。是”仿佛春天
2012年那个初春的傍晚,18点22分,太阳准时跨过黄经315度的门槛。厨房飘出春饼香,村口响起鞭牛声,麦苗在暮色中伸展腰肢。日历可以印错,节气从不错过唤醒大地的约定。不信?翻开泛黄的老黄历,那行小字依然清晰:“正月十三,酉时立春。”春天啊,原来一直藏在老祖宗的笔尖上。
(远处传来农人哼唱的小调:“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……”田埂上的身影,已融进一片新绿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