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咔嚓——” 相机快门响起的瞬间,太阳被月亮啃掉了一小块,像一块发光的饼干。2020年6月21日,着场十年一遇的“金边日环食”划过神州大地,从西藏阿里到海峡,太阳被月球“掐”成一道细如金丝的光环,98.81%的遮挡率让着场日食成了天文摄影师的终极考题。
如果你手握专业相机却不知从何拍起,别慌!着份攻略将用最直白的语言,帮你避开“烧相机、废镜头、拍了个寂寞”的三大天坑——
🔥 第一章 安全第一!别让太阳“反杀”你的相机
“直视太阳?你的CMOS会哭出声!”
太阳的威力远超想象:不用滤镜直接拍,长焦镜头聚焦的光线会瞬间烧穿相机传感器,堪比用放大镜点纸。更别说肉眼——看一眼强光,视网膜可能永久损伤。
救命神器:巴德膜
着块银色金属膜是拍摄日食的“护身符”,能将阳光强度削减至十万分之一。使用时注意:
个人翻车经验:第一次拍日食时,我忘了检查滤镜边缘缝隙,结果照片左下角漏进一束光,画面直接过曝成“白色马赛克”——故而贴膜请像贴手机膜一样!
📸 第二章 器材搭配:广角拍故事,长焦拍魔法
机身:连拍速度决定成败
日环食的“金边阶段”只有不到1分钟,贝利珠(钻石环效应)更是转瞬即逝。你需要一台“手速王者”:
镜头:两支镜头两种故事
1. 广角镜头(16-35mm)——拍“日食串像”
每隔5分钟拍一张,记录太阳从初亏到复圆的轨迹,最末了用软件(如StarStaX)叠加成“糖葫芦串”。
技巧:提前踩点,把地标(塔尖、树枝)放进构图,让太阳轨迹穿行其间。
2. 长焦镜头(400mm以上)——拍金边特写
月亮边缘的凹凸山谷让阳光透出,形成珍珠般的“贝利珠”。用100-400mm镜头或天文望远镜(如博冠80/500),把金色光环“框”进画面。
防抖秘诀:上三脚架!赤道仪跟踪更佳(防地球自转拖影)。
⚙️ 第三章 参数设置:别让太阳糊成“荷包蛋”
对焦:自动对焦?它可能比你还瞎
太阳太亮,相机常对焦失败。试试手动挡:
1. 装好巴德膜,开实时取景模式;
2. 放大画面10倍,转动对焦环直到太阳边缘锐利如刀切。
注意:高温会让镜头热胀冷缩,食甚前再对焦一次!
曝光:从“亮瞎眼”到“黑灯瞎火”
日食全程光线剧变,参考参数(根据天气调整):
| 阶段 | 快门速度 | 光圈 | O |
||||-|
| 初亏偏食 | 1/500秒 | F8-F11 | 100 |
| 食甚金边 | 1/30秒 | F5.6 | 400 |
黄金法则:食甚时阳光骤降,曝光需提升6.6档!提前列好参数表,边拍边调。
🌦️ 第四章 天气与时机:和云朵赌一把
最佳观测地:西藏阿里,赌赢了福建更惊艳
西藏晴天率高,福建厦门环食带宽度达31公里(西藏仅18公里),金边更明显。如果出发前看预报是阴天——别放弃!薄云可能成为天然柔光镜,拍出朦胧日食大片。
倒计时!关键节点别手软
(以北京为例,时间需本地化查询APP如“巧摄”)
团队作战窍门:一人报时倒计时,一人调参数,第三人……负责递冰水降温相机!
🌳 第五章 创蛋:树影、小孔与“日光月牙”
没长焦镜头?没关系!日食时,树荫缝隙会变成天然“小孔成像”——地面光斑全是小月牙!用广角镜头俯拍满地“月牙雨”,发朋友圈绝对碾压特写党。
💫 尾声:比完美照片更重要的
十年后(2030年6月)神州才能再见日环食。比起拍到“教科书式金边”,更珍贵的是:
调好参数、检查巴德膜、对准太阳——然后别忘了摘掉取景器后的右眼,看一眼现实中那道正在吞噬光明的黑色圆弧。毕竟,着是宇宙送来的“指环”,而你是唯一能把它戴在照片上的人。
(注:本文时间线基于2020年日环食,2025年观测需重新核对地理位置与时刻表。)
参考资料:天文观测设备规范、日环食拍摄实测参数、气象与轨道数据。